



▲节结处流胶
▲叶柄处流胶
▲节间流胶成鼻涕状
▲瓜条流胶
▲瓜条上产生白色菌丝
▲瓜条顶部出现流胶
针对上面这些流胶现象应该怎么防控?
因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,选择抗病品种很重要。
温汤浸种:种子要晾晒2天,并预浸30分钟,再把黄瓜与砧木种子放入恒温55℃热水中并不停搅拌,持续15~20分钟,再一直搅拌至水温降到25℃,反复搓洗干净。
也可以用0.5%次氯酸钠浸泡种子20分钟,洗净后再播种。
黄瓜“流胶病”的发生直接与温度有关,低温高湿特别容易发病,一般温度超过30℃,多数棚室不发病。同一温室内,在后墙处栽植的黄瓜经常不发病,而前部栽培畦普遍发病,表明增温降湿度是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。
采用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,及时排除积水,注意放风时间,严格控制棚内的湿度,避免空气湿度过高。可以在操作行铺设稻草或者秸秆。
尽量避免在清晨叶片湿度较大,露水较多的时候进行整枝打杈、果实采摘等农事操作,防止病原菌跟随操作人员或操作工具传播;要选择晴天进行,此时棚内温度较高,空气较干燥,有利于伤口很快形成愈伤组织,缩短适宜病原菌侵染的时间,阻挡病原菌入侵。零星发病时尽快拔除中心病株,并带出棚外销毁。
针对蘸花药引起的黄瓜果实流胶怎么办?
1、发生症状
由于蘸花药过多导致的黄瓜果实流胶,黄瓜果实流胶没有规律,胶体初呈白色,后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,且出现胶体的果实不腐烂,会出现弯瓜现象,叶片、茎秆也看不到病斑的出现。
2、发生原因
主要是与蘸花药有关,点花药浓度过大或药液残留过多,从而刺激瓜条产生胶体。
3、防治措施
首先要降低点蘸花药浓度过大或替换蘸花药;
其次蘸花细节要注意,在为黄瓜蘸花时把握“快慢结合”的原则,即雌花浸入蘸花药的时间要快,一蘸即可,当雌花从蘸花药内拿出后,不要急于去蘸下一个,而应弹一下雌花或用蘸花药瓶的瓶口把粘在雌花上的药滴“回收”到瓶中,避免更多的药液残留。
最后,如果已经出现这种情况,可以通过喷施一些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理,同时可以喷施春雷霉素、噻唑锌等防治细菌的药剂进行病害预防。